内容详情
产品分类

提前探秘!一起来看“三大建筑”消防“黑科技”

几场大雪,即将正式投用的北京城市副中心“三大建筑”成了最美的雪景舞台。室外银装素裹、一片静谧,室内却是如火如荼很热闹。这段时间,“三大建筑”正在抓紧进行如特种部队训练演习般的“消防验收”。
点燃烟雾弹和油盆,水炮精准打击,高压细水雾窒息隔绝……消防验收是建筑工程投用前的最后一道“工序”,这道守护生命的“防火墙”,必须在突发状况时精准启动。据悉,“三大建筑”防火点位多达6万多个,各有侧重,几乎用上了各类消防措施,堪称一座活的“消防博物馆”。那么,“三大建筑”都量身定制了哪些“消防套餐”?都有啥黑科技?记者提前探馆,揭秘这几位“消防优等生”。
北京城市图书馆:
联动消防设备30秒内同时启动
“烟枪、梯子、风速仪、复位钥匙,都准备好了吗?”随着对讲机里消防电、消防水、防排烟、建筑防火四个小组长相继传来“OK”,验收人员刘军正一声“点火”,早已准备就绪的烟雾弹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三层点燃,橙红色气体升腾而出,直逼屋顶的“银杏叶”。
瞬时间,图书馆里柔和的暖光灯熄灭,上千盏冷艳的应急照明亮起,背景音乐《青春之歌圆舞曲》戛然而止,取而代之的是消防逃生提示音和急促的警报音。“报警了!水幕马上启动,各组注意!”对讲机里刘军正语速飞快。
话音未落,“银杏叶”屋顶28个喷头同时启动,一条长35米、高12米、厚6米的巨大水帘倾泻而下,迅速将东侧三层阅览区分隔成两个区域。刘军正介绍:“现在启动的是防火分隔水幕系统,它就像水帘洞一样,隔绝了着火区域火焰和浓烟,避免火势向其他区域蔓延。”
模拟火灾疏散过程中,空气里弥漫着的烟花气味渐渐变淡,抬头一看,原来是屋顶上百樘排烟窗第一时间全部自动开启,冷风扑面,雪花也随之飘落。疏散走道的消防应急照明灯已亮起,应急标志灯不断闪烁,楼梯间内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启动。
验收人员手持微压计蹲在疏散门前,迅速报出读数:“压差44帕,合格!”负责这项检查的王刚告诉记者,读数显示的是楼梯间与建筑走道之间的压差,这是由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导致的。存在压差的意义在于即便疏散门被频繁开启,烟雾和火势也不会顺着此门蔓延到逃生通道中。水幕、天窗、应急灯、加压送风系统等消防联动测试一系列动作所有设备都在30秒内开启到位。
拥有海量纸质书籍和开阔阅览区的图书馆,对消防要求无疑更高。面积2444平方米的图书馆地下机械书库,消防设施也是当之无愧的“天花板”级别,除采用高压细水雾系统外,还设置了管路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、线型感温电缆这两种特殊的火灾探测器,加强防火等级。
在地下一层展示窗,机械书库露出神秘一角。该书库深度达16米,分为5个子书库,由上百米的传送带串联,很快就能将书送至一层借阅人的手中。5个子书库各是一个防火分区,当两个独立报警触发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,穿门而过的传送带将自动断开,5个子书库间的防火卷帘门下降落至地面,将火势控制在防火分区内,并通过高压水雾系统灭火。
“三大建筑”中,图书馆的消防任务更重,不仅因为藏书都属于易燃品,首层C字形大厅与三层山顶区域通过台地联通为一体,三层阅览区还设置了多类型开架阅览小区,这样的建筑结构空间特性,也给消防出了一道难题。
如何保障如此庞大开敞空间的消防安全?除了利用防火分隔水幕系统将东西两侧“山顶”区域及“山坡”阅读台地划分为四个防火单元外,目光所及所有天花板、地面、墙面其实都是一道“防火墙”。
据介绍,图书馆采用“临山间、于树下”的设计理念,整体空间造型仿照山涧与溪流,因此变径的“曲面”存在于整个空间的天花板、地面和墙面之中:山体面层采用木纹砖印材料、不同弧度曲面安装构成,室内空间多数采用不同弧度曲面木饰面叠级形构造;少儿区、幼儿区,库本区、古籍区、非遗区等功能分区均为叠级曲型木饰面,面积达11600平方米。异型材料制造和安装本身就是挑战,材料还得防火,更是难上加难。
多曲面、多叠级、不断变径的异形木饰面采用了特殊技术专门为图书馆量身定制,在加工剖析、组装、现场安装过程中经历了极为复杂的工序,在易燃、可燃、难燃、不燃、阻燃五大燃烧性能划分中,不仅不易燃,还具有阻燃作用。